广州海关截获的基孔肯雅热输入病例,让人们对今夏的蚊子更避之不及!但比蚊子更危险的,却是你床头那瓶正在挥发的电蚊香液!
浙江大学医学院实验证实,距离插电蚊香液 1 米处的氯氟醚菊酯浓度超国标 28 倍(检测依据:GB/T 13917.2-2022)。更可怕的是这些致命误区:
⚠️ 误操作一:床头 30cm 处插电蚊香
在跟踪监测 268 个家庭后,《环境健康展望》研究显示:距挥发器<3.8 米时,孕妇血液中拟除虫菊酯浓度激增 470%
⚠️ 误操作二:整夜连续使用
上海市疾控中心检测发现:密闭环境使用 8 小时后,室内 PM2.5 暴涨 12 倍,甲醛浓度超标 3.2 倍
⚠️ 误操作三:给儿童用孕妇专用款
国家洗涤用品质检中心曝光:38% 所谓 "母婴安全" 电蚊香液含可穿透胎盘屏障的隐性神经毒素四氟甲醚菊酯
我们来看看基孔肯雅热防控期的正确防蚊姿势:
▶ 夜间防蚊安全距离:床与电蚊香液保持对角线距离(卧室<20㎡需>3.8 米)
▶ 优先物理隔离:安装 40 目加密蚊帐(拦截率 91.7%>化学驱蚊 83.2%)
▶ 精准消杀时段:日落后 1 小时开窗启动灭蚊灯(蚊虫活跃度高峰捕获量提升 3 倍)
除了基孔肯雅热,随着气温上升,各种细菌病毒也开始活跃起来,婴幼儿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,很容易“中招”。
原标题:《【紧急避雷】床头插电蚊香 = 慢性中毒!基孔肯雅热爆发期警惕「驱蚊刺客」》
阅读原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