吕述望(1941-),江苏沭阳人。现任中科院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,北京知识安全工程中心主任,博士生导师。主要从事信息安全中关键芯片集成工作,承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(973)中"信息安全中关键芯片集成及其基础研究"课题和国家高科技发展计划(863)中"密码算法标准研究及其芯片集成"项目。理论研究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"完全映射及其密码学应用" 。
吕述望幼年家境十分贫困,到了他上学的年龄,他的奶奶和 几位女眷是家里主要的劳动力,男人们都在战场,家里只能供一 个孩子读书。在商讨他上学的问题上,他的奶奶主张让他的小叔叔去上,因为叔叔辈分大、年龄大。这时,他的母亲说:“我的 孩子必须上学!”为此,大家平静地分了家,母亲领着吕述望单过。 吕述望进了吕庄小学,他知道母亲很苦,因此读书很节俭,但成 绩却是吕庄最好的。渐渐地,吕述望长成了大小伙子,有人家要把女儿许给他。那时农村穷,孤儿寡母没有劳动力,娶一个大一点的姑娘过门, 既有了劳动力,也可以早抱娃。但面对说亲的,他的母亲却婉拒了,她说:“不能这么早给他娶媳妇,会影响他读书的。”那时, 吕述望的同学很多都娶了媳妇,独他没有,他可以用心去读书。
小学毕业,吕述望以优异成绩被江苏名校沭阳县中学录取。 收到录取通知书那天,他的母亲笑了,同时,脸上又显露出丝丝的忧愁。突然有一天,母亲告诉吕述望,她要去北京打工,留下 吕述望一人在苏北读书。他不希望妈妈去,亲友和邻居知道了, 也都劝他母亲留下。母亲解释说:“我的儿子是要到北京去读大学的,我得先去打点一下。”这是母子俩第一次分开。
寒假,在北京做保姆的母亲寄回来一点路费。吕述望由穷乡僻壤来到了首都北京。在北京过假期的那段时间,他很快乐,因为能天天见到母亲。晚上,吕述望上床就抱本书看,有杨沫的《青春之歌》,还有很多新出版的优秀小说,这些书在沭中 的图书馆都没见到过!不知不觉,寒假过去,回沭中的路上,他 第一次意识到,自己以后必须要来北京读大学! 1960 年,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。
读大学期间,吕述望不知哪来的劲头,大学 5 年,晚上 11 点以前从没睡过觉,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他也是个好学生。
1965 年,吕述望毕业并留校任教。留校以后,学校分给了他 一间小屋子,他们母子在北京就有了一个家了,开始了甜美幸福 的生活。
28 岁那年,他与他的同学刘振华——一个山东姑娘结婚了。 之后,她随他去合肥,她随他回北京,两人一起搞密码。
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北京成立研究生院以后,吕述望从合肥 调回研究生院任教。为了培养人才,钱志道副校长找他谈话,要 培训他的英语,之后送他去美国深造。培训结业,出国的准备基 本完成后,吕述望找母亲商量,年逾花甲的母亲却并不赞成:“中 国有许多事情好干,有许多事情好学,跑到美国去干什么?中国 人还是把中国的事情干好。”吕述望说:“出去看一看,三两年 就回来。”母亲苦涩地一笑,淡淡地说:“回得来吗?”这时, 吕述望明白,他今后所有努力必须植根在中国这片黄土地上。从 此,吕述望带着对祖国的热爱和一股研究学问的热忱开始了密码 学的研究。
在信息安全领域,吕教授是中国第一个公开商用算法 SMS4 的创始人。谈及吕述望老师为何会将 SMS4 的密码算法公开,吕 教授表示:“这个算法是国家的算法,世界上都在做算法标准, 我们国家也在做,我们也做了一系列的标准性的东西,并且获得 了国家的认可,编好了序列号。在我编写的《完全映射及其密码 学应用》这本书中,就主要介绍了两类完全映射:正形置换和全 向置换。我给出了主要面向密码算法设计的几种正形置换发生器 的研究结果,为完全映射在密码学中的具体应用作好了准备。为 阐述完全映射理论在密码算法设计中的应用,我还进一步给出了 SP 网络密码算法、Feistel 网络密码算法的线性与差分安全性分 析技术,并介绍了上述两种算法与正形置换之间的关系。在上述 工作的基础上,我又介绍了 P 逻辑密码算法,并给出了其线性与 差分安全性分析技术,从而使正形置换理论得到了比较系统的应 用。”
吕述望是数字物理噪音源芯片(WNG4)的发明者。吕老师的 “安全信息系统概论”课程曾获得 2004-2005 年度中科院研究生 院优秀课程。吕老师将密码学总结成“一二三四五六七”,这 “一二三四五六七”即一种美、两类函数、三个假设、四项操作、 五大属性、六难问题、七例应用。没有理论课的枯燥难懂,学生 学习这门课,可以真正做到站在前辈的肩膀上看问题,汲取前辈 的经验,消化前辈的思想精华。
吕老师感兴趣的事情很多,对各个学科都充满了好奇心, 正因为这样,他发现自然熵的有趣用途——用来分析性别。他曾 用汉字的组合性来做成小诗,并编成密码。在此前,吕教授还用《三十六计》来编写密码。他希望学生博学强知,推荐学生看《时 间简史》、量子力学等相关的书籍。他还语重心长地说:“我在 乎我的学生们,希望大家在我这里学习真的能有所收获,对得起 那张文凭。”何为知识?吕述望老师认为知识具备三个特性:被 证实的、真的、被相信的。而在虚拟数字世界中,就出现了知识 的表达难,安全传递不易;知识的保存难,安全传递更难;知识的认证难,安全审计不易;知识的挖掘难,产权保护不易。从而 造成知识安全难,知识的泯灭容易。
2016 年清明时节,吕教授去吉林乾安烈士陵园给父亲吕继文扫墓。得此信息后,长春市科学技术协会发出邀请,邀请 吕教授于 4 月 6 日在长春市科学技术协会报告厅给长春人做一次 关于中华公网的深度访谈。我很幸运,能够聆听吕教授的报告, 更幸运的是还可以在报告会后与其进行采访。吕教授虽是南方人, 却如北方人一样高大、魁梧,雪白的头发折射出老教授的矍铄, 镜片后慈眉善目,一下子拉近了我与老教授目光的距离。老人家 未开口先微笑,一下子增加了我与老教授接触的信心。
有他的学生的评论说: 吕述望老师:他的课堂讲座最多。
当初上吕述望老师的课,纯属偶然。还是课程试听期间,一次早起上课,同路的同学百般推荐吕老师的课程。耐不住同学的热情,改变原计划,旁听吕老师的课。没想到,这一听,居然课下决定要改已经和导师商量好的选课单,要上吕老师的课程。
初见吕老师,高个头,大脸庞,宽宽的肩膀,有点瘦。花甲之年,看上去还很年轻,除了一点皱纹,捕捉不到一丝白发。这在整个中关村恐怕都很少见。可就是眼前的这位老前辈,在信息安全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。他是中国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公开的商用算法SMS4的创始人。他是数字物理噪声源芯片的发明者。他的名望遍及信息 安全圈内,他桃李满天下。
吕老师不仅自己给我们授课,还经常请信息安全界各个领域的专家来授课。吕老师说,他们都是各自领域的专家,他们的领域我不是很熟悉,请他们讲自己的专业, 比我讲得好,讲得透彻。从五笔字型发明人王永民开始,英特尔技术专家赵军、曲成义研究员、张明德工程师、美国的丁津泰教授、屈延文、南相浩、许榕生、卿斯汉等等,每 一个名字能让人肃然起敬,每一个人现在或曾经叱咤风云,每一次讲座都明知至理。也许,在科学院,再也找不到一门正式课程有这么多名人来做讲座。许多来做讲座的老先生都说:"吕老师叫我来的,我不敢不来。"
期末考试,吕老师没有安排课堂考试的形式,而是有板有眼的论文答辩。吕老师找了间教室,请了几位同行一道,评判每一位同学的论文。形式就和学位论文答辩差不多,每位学生十分钟,还要应对老师的提问。这些事情看起来轻松,实际一点也不轻松。查找资料,提炼观点,形成文字的任务之艰巨,难以想象。区区几千字的论文,可能要费上几个星期才能做好。一次答辩下来,同学们都收获颇丰。
(注: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