洞察!为什么我们要大办九三阅兵?一个普通中国人的思考

Bet体育365怎么提款 2025-10-16 19:17:40 admin 阅读 6952
洞察!为什么我们要大办九三阅兵?一个普通中国人的思考

1931年9月18日,日本关东军发动“九一八事变”,开始了长达十四年的侵华战争。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黑暗的篇章之一,也是激发民族觉醒的转折点。

据统计,中国军民伤亡超过3500万人,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高达6000亿美元。南京大屠杀、重庆大轰炸、三光政策...这些暴行永远铭刻在民族记忆深处。

抗日战争的胜利,终结了中华民族百年来逢外敌必败的历史宿命。1945年8月15日,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;9月2日,在东京湾“密苏里号”战舰上举行投降签字仪式;9月3日,被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。这是近代以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,为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
二、历史选择:中国共产党与民族统一战线

抗日战争不仅是军事较量,更是政治力量的试金石。在这场关系民族存亡的战争中,中国共产党展现了非凡的政治智慧和历史担当。

1935年8月1日,中国共产党发表《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》(即《八一宣言》),首次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。这一倡议得到了全国各界的积极响应,推动了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,为实现全民族抗战创造了必要条件。

1937年“七七事变”后,中国共产党迅速调整政策,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和新编第四军,接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指导。这一举措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以民族大义为重的胸怀与格局。毛泽东在当时指出:“中华民族的历史任务是团结抗战以求解放”,必须“为巩固统一战线而斗争”。

在战争进程中,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实行民主改革,减轻赋税,发展生产,改善民生,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。到1945年,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已经遍布19个省区,面积约100万平方公里,人口近1亿。这些根据地不仅是军事斗争的堡垒,更是政治创新的试验场。

抗日战争使中国共产党从一支偏居西北的武装力量,发展成为在全国具有巨大政治影响力的政党。历史学家黄仁宇曾评价:“抗日战争是中国共产党走向全国政治舞台中央的转折点。”通过领导敌后抗战、推行土地改革、实施民主建设,中国共产党证明了自已不仅能够破坏旧世界,更善于建设新世界。

三、世界变局与新霸权主义挑战

八十年后的今天,世界再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。与上世纪三十年代相似,我们正目睹二战后建立 的国际秩序失衡、霸权主义抬头、地缘冲突加剧的现实图景。

美西方正在全球范围内推行新干涉主义政策。在欧洲,北约东扩直接导致了乌克兰危机的爆发;在亚洲,煽动发起了新的中东战争,将加沙地带变成人间地狱,伊以战争,叙利亚战争;在南亚,怂恿印度发起新的“印巴战争”,在东亚和东南亚,唆使日本、菲律宾等国家对抗中国;在拉美,“门罗主义”的现代版仍在阻碍地区一体化进程。

2020年至2024年间,全球军费开支连续五年创历史新高,2024年达到2.4万亿美元,其中北约国家占比超过55%。美国2024财年国防预算达到8860亿美元,相当于其后11个国家军费的总和。这种巨额军事投入不仅加剧全球紧张局势,更折射出某些国家维持军事霸权的战略意图。

与这种霸权思维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中国提出了“人类命运共同体”理念和全球发展倡议、全球安全倡议、全球文明倡议。这些理念不是地缘政治工具,而是对全球治理体系的创新性贡献。

正如习近平主席所指出的:“世界那么大,问题那么多,国际社会期待听到中国声音,看到中国方案。”

四、九三阅兵:和平意志与战略威慑的统一

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,九三阅兵具有多重深远意义。

阅兵是对历史记忆的激活。通过盛大的纪念活动,我们向世界表明: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历史的教训,永远不会允许悲剧重演。

这种历史自觉是一个成熟民族的标志,也是维护和平的重要基础。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言:“历史是不可遗忘的,遗忘历史就意味着重蹈覆辙。”

阅兵是对国家实力的展示。本次阅兵将展示中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军事装备,包括高超音速武器、无人机系统、太空防御技术和网络作战能力。

这些装备反映了中国国防科技的跨越式发展,体现了中国军队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就。值得注意的是,所有展示装备均为国产现役主战装备,首次亮相的新型装备占比很大。

阅兵是对和平愿景的宣示。中国始终坚持防御性国防政策,军事力量的发展始终以维护国家主权、安全和发展利益为目标。

中国是联合国维和行动的主要出兵国和出资国之一,是五个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。截至2024年,中国已累计派出维和人员5万余人次,目前有超过2500名中国维和人员在各地执行任务。

阅兵是对战略平衡的贡献。在当前国际形势下,保持一定的战略威慑力量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必要条件。中国军事力量的适度发展,有利于防止霸权主义国家单方面改变现状,有利于维护国际战略稳定。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托马斯·谢林所言:“威慑不是鼓励战争,而是避免战争的手段。”

五、从民族救亡到人类和平:中国的历史担当

九三阅兵的深层意义,在于它连接着中国的过去、现在与未来,连接着民族复兴与人类共同进步的伟大事业。

抗日战争留下的最宝贵遗产,是民族团结和爱国主义精神。这种精神在新时代转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。

从2012年到2024年,中国经济总量从54万亿元增长到超过126万亿元,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6100美元提高到超过1.2万美元。8.5亿人口摆脱绝对贫困,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。

中国的发展不是独善其身,而是兼济天下。通过“一带一路”倡议,中国已与150多个国家、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合作文件,累计投资超过1万亿美元,为沿线国家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和发展机遇。2020年至2024年,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平均超过30%,持续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。

面对全球性挑战,中国积极参与气候变化应对、公共卫生治理、反恐维稳等国际合作。在新冠疫情期间,中国向153个国家和15个国际组织提供大量抗疫援助,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超过22亿剂疫苗。这些行动体现了中国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坚定承诺。

中国人:铭记历史,开创未来

八十年过去了,抗战的硝烟早已散去,但抗战的精神依然长存。九三阅兵不仅是一场纪念活动,更是一个民族对历史的回答和对未来的展望。

我们从历史中懂得了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。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在于建立了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,实现了全民族的总动员。今天,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,我们更需要巩固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,凝聚起万众一心、攻坚克难的磅礴力量。

我们从历史中坚定了和平发展的信念。中国传统文化崇尚“和为贵”,主张“协和万邦”。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,不是权宜之计,而是文化传统和战略选择的统一。我们深知,和平就像空气和阳光,受益而不觉,失之则难存。

我们从历史中认清了自强不息的方向。抗日战争告诉我们,落后就要挨打,发展才能自强。今天,我们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,坚持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。通过科技自立自强、产业升级转型、内需市场培育,中国正在构建新发展格局,推动高质量发展。

九三阅兵是对历史的致敬,更是对未来的宣誓。它向世界表明:一个牢记历史、珍爱和平、坚持发展的中国,必将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。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征程中,中国将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、全球发展的贡献者、国际秩序的维护者。

“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,也是最好的清醒剂。”八十年后的今天,我们纪念抗战胜利,就是要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与力量,开创中华民族更加美好的明天,共同创造人类更加光明的未来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相关文章

VALORANT 从注册到安装教程 (含各种报错解决方案)
挂机宝安卓怎么用(Android挂机宝的使用方法指南)
竹鼠吃什么食物